地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等都给我们带来了经济上、人员上的伤亡,同时还可能引发火山、海啸等次生灾害。环安学子肩负着防震减灾的使命,地震灾害对社会影响巨大,且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作为环安学子应该深入了解其成因、发展,才能更加有效地达到防灾减灾的效果。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地震带之间有什么关联?今天就让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地震相关的知识。
一、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呢?
地震(earthquake),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地震根据成因主要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分布广,强度大,破坏性强。
火山地震是火山爆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多为浅源地震,地震强度较小,只在火山周围地区有较显著的影响。
陷落地震多发于石灰岩发育地区,岩石长期被地下水溶蚀,形成巨大的地下空洞,上覆岩石重量超过岩石的支撑力,地表即发生塌陷,引起地震,我国西南地区多发。
二、全球的主要地震带有哪些?
全球地震带绝大多数沿岩石圈板块的边界发育,部分发生在大陆内部的活动断裂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其基本位置和环太平洋火山带相同,这一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特大地震
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基本上与东西向火山带位置相同,但带状特性更加鲜明,该带集中了世界上15%的地震,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
洋中脊地震带:分布在全球三大洋洋中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较小,多与沿洋脊上涌的岩浆作用有关。
陆内地震带:主要是板块碰撞影响带(断裂带)和陆内裂谷带,地震频繁,震级大,震源深度小,一般不超过20km,破坏性很强。
三、我国的地震多发区?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省、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
四、地震自救方法
1、室内避险
蹲下或躲在桌子、长凳等物体下,或紧贴承重墙掩护,双手抓牢固定物体,原理可能坠落的物体。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切勿使用电梯逃生。
2、户外躲避
注意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以及电线电缆,若处在汽车内,则在确保安全后将靠边停车,不要停在建筑物、树、桥或电线杆下。
3、废墟自救
若不幸被埋在废墟下,不要随意移动位置,敲击管道或任何可以向地面传声的物体,以便救援人员发现并展开救援。
上一篇:板块运动动力,方式和地质现象
下一篇:火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