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奥斯特_科学小屋

汉斯·奥斯特

2022-03-01 00:05:24  浏览:364  作者:管理员

汉斯·奥斯特

汉斯·奥斯特

汉斯·克海斯提安·奥斯特(丹麦语:Hans Christian Ørsted,1777年8月14日-1851年3月9日),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文学家。在物理学领域,他首先发现载流导线的电流会产生作用力于磁针,使磁针改变方向。在化学领域,他发现了铝元素。十九世纪后期,在科学方面的后康德哲学和演进,由于他的写作而更见雏形。他创建了“思想实验”这名词,他也是第一位明确地描述思想实验的现代思想家。

科学成就

电磁效应

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自从库仑提出电和磁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来,很少有人再会去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安培和毕奥等物理学家认为电和磁不会有任何联系。可是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内在的联系,尤其是富兰克林曾经发现莱顿瓶放电能使钢针磁化,更坚定了他的观点。当时,有些人做过实验,寻求电和磁的联系,结果都失败了。奥斯特分析这些实验后认为:在电流方向上去找效应,看来是不可能的,那么磁效应的作用会不会是横向的?

在1820年4月,有一次晚上讲座,奥斯特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当伽伐尼电池与铂丝相连时,靠近铂丝的小磁针摆动了。这一不显眼的现象没有引起听众的注意,而奥斯特非常兴奋,他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究,在1820年7月21日,他宣布了实验情况。

奥斯特将导线的一端和伽伐尼电池正极连接,导线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针的上方,当导线另一端连到负极时,磁针立即指向东西方向。把玻璃板、木片、石块等非磁性物体插在导线和磁针之间,甚至把小磁针浸在盛水的铜盒子里,磁针照样偏转。

电磁学

奥斯特认为在通电导线的周围,发生一种“电流冲击”。这种冲击只能作用在磁性粒子上,对非磁性物体是可以穿过的。磁性物质或磁性粒子受到这些冲击时,阻碍它穿过,于是就被带动,发生了偏转。

导线放在磁针的下面,小磁针就向相反方向偏转;如果导线水平地沿东西方向放置,这时不论将导线放在磁针的上面还是下面,磁针始终保持静止。

他认为电流冲击是沿着以导线为轴线的螺旋线方向传播,螺纹方向与轴线保持垂直。这就是形象的横向效应的描述。

奥斯特对磁效应的解释,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并不影响这一实验的重大意义,它证明了电和磁能相互转化,这为电磁学的发展打下基础。

其它方面

奥斯特曾经对化学亲合力等作了研究。1822年他精密地测定了水的压缩系数值,论证了水的可压缩性。1823年他还对温差电现象作出了成功的研究。他对库仑扭秤也作了一些重要的改进。

奥斯特在1825年最早提炼出铝(即利用稀的钾汞齐与氯化铝反应分离出金属铝),但纯度不高,以致这项成就在冶金史上归属于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他最后一项研究是40年代末期对抗磁体的研究,试图用反极性的反感应效应来解释物质的抗磁性。同一时期迈克尔·法拉第在这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奥斯特及其法国的同辈。法拉第证明不存在所谓的反磁极。并用磁导率和磁力线的概念统一解释了磁性和抗磁性。不过,奥斯特研究抗磁体的方法仍具有很深的影响。

汉斯·奥斯特

单位 奥斯特

奥斯特(Oersted)是厘米-克-秒制里的磁场强度(H场)、磁化强度的单位,简称“奥”(Oe)。1930年,国际电工委员会为了纪念丹麦物理学者汉斯·奥斯特,特将此单位命名为奥斯特。

奥斯特定义为达因(dyn)每单位磁荷。转换至国际单位制,1奥斯特等于1000/4π(≈79.5774715)安培/米。

  • 在卷绕79.58匝每米,带有1安培电流的超长螺线管内的H场大约为1奥斯特。

  • 当10安培的稳恒电流通过无限长的细直导线时,距离导线2厘米处的H场为1奥斯特。

  • 当10安培电流通过半径为1厘米的単匝环形线圈时,在环心处的H场为2π奥斯特。

在厘米-克-秒制里,H场的单位是奥斯特,磁感应强度(B场)的单位是高斯。在国际单位制里,H场的单位是安培/米,B场的单位是特斯拉

奥斯特与B场的单位高斯密切相关。在真空里,假若H场是1奥斯特,则B场是1高斯。在磁导率为的介质里,B场(高斯)与H场(奥斯特)的关系为B=uH。


上一篇:汽车尾气

下一篇:迈克尔·法拉第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