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从小兴趣特别广泛,画画、唱歌、做实验,他都很喜欢。他尤其喜欢科学,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是他最常去的地方。长大后的钱学森考入了著名的国立交通大学。
1932年,日本侵略者挑起“一.二八事变”,这让钱学森十分痛心,他决心要为“航空救国”贡献力量。
1934年,在清华大学赴美留学考试中,钱学森决定报考航空工程,并成为同批赴美留学生中唯一攻读航空工程的学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时,有位美国学生嘲笑中国人落后、愚昧,钱学森特别的生气,他说:“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目前是比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跟我比,看谁的学习成绩好?”有一次考试非常难,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及格,他们很生气,来到教授的办公室表示抗议,却发现一张满分的试卷贴在门上,没有一丝涂改的痕迹。这张试卷就是钱学森的。从那以后,那位美国同学再也不敢在钱学森面前嘲笑中国人了。仅用了一年的时间,钱学森就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
钱学森深知,中国要发展航空工业,不仅需要航空工程师,更需要具有深厚理论知识的科学家,1936年,钱学森来到了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航空科学领域学习时,钱学森对火箭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入了几位同学组织的“火箭小组”,负责理论研究。很快,钱学森就成为美国航空科学界中一颗闪亮的新星,他不仅被一些航空工业公司聘为顾问,还被邀请参加美国陆军航空队科学顾问团,成为该团里唯一的中国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钱学森迫切希望能回国。但他的聪明才智,美国政府十分清楚。所以面对钱学森提出要回国的要求,美国政府坚决反对,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说:“无论如何不能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为了阻挠钱学森回国,美国政府想尽了一切办法,跟踪、监视,甚至还拘禁了他。
经过几年的艰难反抗,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钱学森终于冲破阻挠,踏上了归国的轮船。面对薄弱的科研基础,钱学森没有退缩。他自编教材给学员上课,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更重要的是,钱学森带领科技人员克服了无数技术难关。他们告别家人,投身于茫茫戈壁滩。他们斗风沙、抗严寒、啃咸菜、喝冷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了后来与核弹一起被称作“两弹一星”的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这些震惊世界的科技成就,大大的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和科技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人们说,如果没有钱学森,中国的导弹、航天技术,至少会晚20年才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钱学森从小爱好广泛的特质,在科学探索中也被充分展现,为了纪念钱学森,人们把天空中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他就像钱学森的眼睛,凝望着茫茫宇宙。
下一篇:永不言弃的航天人——任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