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_科学小屋

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

2022-03-18 09:34:32  浏览:634  作者:管理员

1647567341338129.png

 近70年前,一位青年人和同事们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10年前,这位曾经的青年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光学之父”的王大珩爷爷,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他的故事。

 王大珩爷爷出生于1915年。1932年,17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远赴英国留学。1948年,王大珩放弃国外优越的研究与生活条件回国工作。在国内,他一手筹建了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也就是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前身。1953年,他和同事们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此后不到6年的时间,王大珩和团队又相继研制出第一台电子显微镜、高精度经纬仪、光电测距仪等一系列光学仪器,建立了从研究到设计,再到材料、加工生产、检测的一整套科研体系,一举填补了光学领域的多项空白。除了研发各种光学仪器外,王大珩还带领近千人的队伍,参与“两弹一星”项目所有光学研究任务,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型靶场观测设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火球威力的高速摄影仪,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1975年,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该项目对卫星上安装的对地观测相机提出极高要求,它既要达到较高分辨率,还要经得住自动拍摄的震动。在国外技术封锁的背景下,王大珩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加班攻克难题,最后如期完成任务。当卫星带着拍摄信息返回地面时,中国人首次成功地看到了清晰的卫星图像。

 王大珩爷爷倾尽一生发展祖国光学事业。临终前他只有三个心愿:编写“中国光学的学科发展史”;建立中国光学科技馆,让更多人了解光学知识;进行光学名词审定,出版一本光学名词的官方版本。在病床上,他还坚持起草光学名词审定的报告。

 今天,我们深情讲述王大珩爷爷的故事,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学习,为了汲取前进的动力。我们是新时代最幸福的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辈为我们创造的。我们要向王大珩爷爷学习,学习他时刻胸怀祖国和人民,一生情系科技事业,为祖国和人民服务鞠躬尽瘁,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的光学事业的高尚情怀;学习他追求进步,崇尚科学,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