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警机之父”一王小谟_科学小屋

“中国预警机之父”一王小谟

2022-03-18 09:40:34  浏览:391  作者:管理员

1647567843177750.jpg

  王小谟(1938- ).上海人,著名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中国预警机之父”。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因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争端,爆发了战争。5月4日上午,阿根廷一架执行完任务的"P- 2H"反潜侦察机,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西北海域发现了英国军舰。阿根廷立即派出两架“超军旗”战斗机从里奥.格兰德机场起飞,经过超低空飞行和两次爬升侦察后,机载雷达捕获目标。两位飞行员将目标数据输入武器火控系统。随即发射导弹,抛掉副油箱,俯冲返航,一气阿成。他们身后,两枚“飞色”AM - 39反舰导弹喷吐着赤焰向目标飞去。

被锁定的目标是英国海军42型驱逐规“谢菲尔德号”。已经服役7年的“窗菲尔德号”是英国海军对空预警和防御的主力舰。面对来袭的“飞鱼”导弹,“谢菲尔德号”完全没有提前预警到,当甲板上的水兵用肉眼观察到一团拖着黑烟的火球飞速袭来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大约4秒钟过后,其中一枚“飞鱼”击中“谢菲尔德号”的右舷厨房和前发动机机舱之间。虽然战斗部没有爆炸,但是导弹残存的尾焰引发了大火,几分钟之内,战舰失去了作战能力,数小时后全员弃船。战舰的残骸在海上燃烧了6天之久,在拖回军港途中沉入海底。“谢菲尔德号”被击沉是没有大型预警机参加海上作战掩护造成的活生生的例证。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国产预警机首次亮相,看台上的王小谟热泪盈眶,感慨万分。
  预警机是集情报探测.指挥控制、通信导航、电子对抗、信息传输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电子信息装备,是国土防空中增强低空、超低空预警探测和空中指挥引导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关键环节,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性装备。
  拥有预警机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就曾经启动预警机的研制工作,,但受困于当时国力有限和技术基础薄弱,没能实现。但王小谟意识到在当今世界信息化作战的背景下,要捍卫国家主权,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预警机。在雷达科研战线辛勤耕耘了几十年的他,毫不犹豫地转身投入预警机研制事业。
  针对中国国情,王小谟率先提出开展轻型预警机的预研究,他主持制定技术方案,为国家决策研制轻型预警机做好准备;作为课题负责人,他主持完成数字阵列雷达预警机地面样机技术攻关,为研制新型预警机奠定了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王小谟通过对机载预警雷达进行规划、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逐步突破了机载雷达的关键技术。为加快预警机研制中国开展预警机对外合作活动,作为中方技术总负责人,王小谟坚决要求中方主导研制方案,并在国内同步研制,为后来的自主研制打下坚实基础。
  十年磨一剑,在王小谟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成功自主研制出“空警-2000"“空警- 200"两型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 ,突破了100余项关键技术难题,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在众多关键技术指标上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预警机主流机型,是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美国智库评价其比美"E - 3C"和"E- 2C"预警机整整领先一代。在中国历次重大军事演习上,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中,“空警- 200均以优异的性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王小谟一直强调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只是一个代表, -一个中国军工电子人的符号。他希望大家记住这个团队,记住一种精神--自 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做中国人自己的、世界一流的预警机,保卫国土、造福国人。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