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成只为报效祖国的院士--张文裕_科学小屋

学成只为报效祖国的院士--张文裕

2022-03-18 15:40:33  浏览:753  作者:管理员

     

1647589298171872.jpg

抗战爆发,他向英国剑桥大学申请提前考试,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与同胞同仇敌忾;新中国成立,他排除万难回国,多次联合其他科学家向国家建议,促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弥留之际,他捐出10万元给希望工程建小学,是当年希望工程收到 数额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他就是祖籍福建泉州惠安的美国归侨 张文裕(1910年—1992年),高能物理学家,中国共产党 优秀党员,中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开创人之一。张文裕主要从事核物理宇宙线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一个人能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当然是可喜的,人生的成长途中难免有种种困难和不适。困难更能磨练人。青年人要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张文裕教授的这番话,用他小学、中学时代的经历来说明,最形象不过了。

张文裕1910年1月9日出生在  福建省惠安县东南部  一个沿海山村的贫苦农民家庭。家中只有几亩薄田和一家中药店。张文裕的兄弟姐妹八人几乎无人识字。排行第四的张文裕自幼聪颖颇得祖父喜爱,唯一幸运被送去读书,张文裕7岁开始在村里私塾念书。9岁时,在祖父的坚持下,父母亲东挪西借,让张文裕去昙城的时化小学(现在的惠安县实验小学)读了4年小学。小学毕业后,张文裕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考入泉州培元中学。然而不幸接连降临,他的哥哥、姐姐相继夭折,父亲无力再负担他继续学业。父亲要他回家干活帮助养家。在小学老师和亲友的劝说和资助下,才勉强同意他继续上学。靠着学校的奖学金和张文裕教小学等劳动所得,念了三年半中学。中学即将毕业那年,父亲再次希望他回家务农,并打算替他娶亲成家。他坚决不从,跑到崇武镇大岞村一所小学,他白天教小学,晚上自学中学课程。半年后当他重回学校时,毕业考试已结束。

“拿不到毕业证书,就没办法继续升学。”年少的张文裕很苦恼迷茫。时任培元中学校长的许锡安决定帮他一把。“我认识一位校友谢玉铭教授,是北京燕京大学物理系主任。你如果想继续读书,学校给你出具同等学力证明,你再带上我的介绍信去找他,让他帮忙想办法。”许锡安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在校方和好友的帮助下,张文裕筹集到70元路费,只身从厦门乘船出发,谁知路上耽搁时间太久,等他到燕京大学找到谢玉铭时,被告知最后的考试期限已过。

“你先别着急,我帮你想办法。”面对千里迢迢来投考的老乡,谢玉铭一边介绍身无分文的他到皮革厂当学徒打工赚钱,一边积极为他争取补考机会。在谢玉铭极力协调下,燕京大学单独出题考试,张文裕以优异成绩被破格录取。

正是这种勤奋好学精神,为他将来在科学领域取得成就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