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之中最重者,莫过于高速铁路。”这是沈志云对自己人生的界定。
机车车辆动力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志云,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高铁粉丝,一个强烈的高铁捍卫者和建议者。“一位93岁的老教授在我满90岁的时候,送我一个他写的大寿字加一副对联,说我为高铁研究打下了根基,是‘高铁研究’,不是高铁本身;只打下了根基,开了个头,不是一切。我觉得这比较接近实际。”
2017年9月21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列车在京沪铁路上率先以350公里时速运营,飞驰的“子弹头”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但鲜有人了解,为了确保实现这一时速目标,“复兴号”上线前必须先在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滚振试验台上达到时速600公里。它的背后,站着一支由中国铁路高等教育培养出的顶尖科研团队,正引领着世界高速列车的技术发展。在这本人才培养的荣誉簿上,90多岁的两院院士沈志云,排在前列。
沈志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世界前沿?搞铁路这一行,只能是高速铁路技术。”这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年发出的呼声。
1981年,沈志云到英国访问,在英国德比铁路技术研究所看到了160公里时速的城际快铁自动驾驶成功运行,并乘坐了磁浮试验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当时非常明确认识到,中国一定要有高速铁路。”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高铁研究和高铁人才培养,凝聚了他后半辈子的全部心血。多年来,沈志云在机车车辆动力学的研究方面硕果累累,为中国铁路高速、重载运输、高新技术发展和铁路高等教育作出重大贡献,其“沈氏理论”享誉世界。
同时沈志云认为,文如其人,要做学问,首先要会做人,还认为在知识信息突飞猛进的时代,知识更新的步伐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犹如储电瓶对于汽车,没有电或者电压过低,就不会有原动力。他要求青年人要关心国家政治和经济形势,了解现场急需,以便及时抓住机遇,把知识和技术用在"科教兴国"的关键处,在刀刃上起作用,政治远见、创新思维、超前意识、专业技能是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必要条件。
如今,高速铁路已成为中国最响亮的名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沈志云近二十年为中国高铁发展奔走呼吁,其高铁战士、高铁卫士的形象在中国高铁发展史上跃然纸上。
上一篇:边区工业之父——沈鸿
下一篇:我们的人生榜样--师昌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