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科普平台科学小屋

党员科学家的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中的科学 > 党员科学家的故事

勇探生命中枢的第一把刀——王忠诚

 

1647573334412760.jpg

王忠诚是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

1925年,王忠诚出生于山东烟台。家里生活拮据,靠着父母摆地摊、卖杂货艰辛度日。他依靠半工半读,考入大学。考虑到家里的经济状况,他选择了免学费的医学院。毕业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作为医院业务骨干的王忠诚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来到鸭绿江边,不分昼夜地抢救志愿军伤员。那时候,很多战士都是脑外伤,但当时的中国没有专门的神经外科医生,做不了脑外科手术, 王忠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士痛苦呻吟甚至死去。王忠诚觉得很内疚,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将来有一天,要把中国的神经外科建立起来。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王忠诚奉献了他的一生。

我国神经外科创立初期,一直沿用20世纪20年代的“气脑造影”技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这种技术要先向病人的颅内穿刺打气,然后造影,从X光片上检查病变。在这一过程中,病人往往会头痛欲裂、痛苦异常,而且还有1%至3%的致死、致残风险。当时先进的“脑血管造影术”是被西方国家垄断的神经外科诊断技术,不可能传入国内。为了更好地诊治病人,王忠诚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展我国自己的“脑血管造影术”。

王忠诚早期的从业经历,让人既难受又感动。1952年,王忠诚刚刚接触脑外科医疗领域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一没有仪器,二没有标本。他只好带着锄头, 先与当地公安机关打招呼,然后到乱坟岗去挖尸体头骨,取回医院作外科大脑穿刺练习之用。那难闻的腐尸气味,常会让他一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脑血管造影术是要通过患者的动脉管往里边注射显影剂来观察病变情况。 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正在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王忠诚找不到任何参考书,只能在尸体头骨上一遍遍地练习穿刺,顾不上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味。

王忠诚和同事们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终于取得了丰富的诊断经验,成功掌握了脑血管造影技术。但是在研究过程中,由于隔离防护措施较差,王忠诚一次次地暴露在放射线中,他的身体承受了大量射线侵害。由于免疫功能受损,他曾六次患肺炎,两次险些丧命。就是这样一个为了病人手术的成功和医学技术的突破不顾自己身体健康的人,却无比重视病人的疾苦和康复。又经过7年的临床实践和不断完善,他于196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囊括了2500份造影资料的专著—— 《脑血管造影术》。这本书被视为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划时代的里程碑,使中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30年,至今仍是一部神经外科的重要学术专著。

王忠诚一生致力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将毕生心血投入到自己深爱的神经外科事业中,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发展壮大、走向世界,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评论排行榜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