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600水陆两栖飞机全称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简称:AG600)是为满足中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作为三个国产“大飞机”之一的AG600,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航工业)承担研制,2009年6月经国家正式批复立项,2016年7月总装下线。
2017年4月29日,成功进行首次滑行,12月7日获得首飞特许飞行证,12月24日“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2019年3月9日,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陆续投产4架试飞机。
2020年7月26日,“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附近海域海上首飞成功。
立项背景
“鲲龙”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
鲲龙”AG600是我国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对提升国产民机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我国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研发历史
AG600于2009年启动,2012年通过可行性评审,2014年上半年进入工程制造阶段。2014年12月29日,AG600首个大部件中机身在中航飞机西安分公司成功下架;
2015年3月12日,AG600中央翼段大部件在中航飞机西安分公司下架;3月13日,由中航工业成飞民机及成飞承担的机头大部件在成都顺利完成总装下架;4月27日,AG600中后机身、后机身在中航飞机汉中分公司下架;7月5日,AG600发动机短舱及支架在中航通飞华北公司下架交付。
随着AG600中机身、机头、中后机身、后机身等大部件陆续运抵珠海,中航工业通飞作为责任主体全面进入研制攻坚状态。5月14日,随着机头缓缓吊起、上架、柔性支撑定位器入点,成功完成AG600飞机机头吊装入位,顺利打响了AG600飞机总装研制第一枪。5月18日,开始AG600后机身吊装入位工作,并进行了后机身与中机身的预对接,基本实现对合到位。5月22日上午,AG600中机身与机头、中后机身成功对接到理论位置,为全机身对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月29日下午,AG600全机身对接开铆正式进行,经过装配生产一线员工一周的努力,于6月5日晚完成了机头与中机身船底对接铆接。
自AG600飞机001架中机身吊装上架以来,中航工业通飞先后攻克了机身三段调姿、中央翼对接调姿、翼身接头孔精加工等难关,实现了AG600研制预期的阶段目标,完成了机身三段调姿对接、起落架安装、中央翼铰孔安装等工作,奠定了全面进入总装的重要基础。
2015年7月17日,在中航工业通飞珠海基地,中国自主研制的“三个大飞机”之一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简称AG600)机身段完成对接,全面进入总装阶段,这是AG600研制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该机向2015年底前在珠海完成总装迈出了关键一步。[1]
2017年4月29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珠海进行了首次地面滑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为接下来的首飞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3]
2017年12月24日,“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5]。
2019年3月9日,继陆续完成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后,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围绕飞机优化设计、003架机零部件制造和开铆、001架机全状态科研试飞等三方面展开工作,后续航空工业将陆续投产4架试飞飞机,加快适航取证进度,12月底完成第二阶段研发试飞工作。[6]
2020年5月23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继2017年陆上首飞、2018年水上首飞成功之后,将于今年下半年在青岛开展海上首飞重大试验,全面推进项目研制进展。此举不仅是航空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要求,秉承航空报国初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标志性里程碑节点,也是充分展现航空人用实际行动实践勇当蓝天追梦人、建设航空强国的决心。[7]
2020年7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为下一步飞机进行海上试飞科目训练及验证飞机相关性能奠定了基础。[8]
飞机设计
AG600按“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采用单船身、悬臂上单翼布局及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选装4台WJ6发动机,起飞重量53.5吨,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吨,水面起降抗浪高度达到2米。
为了满足水陆两栖的特性,AG600机头上部是飞机座舱和通舱结构,底下是一个双曲面的流线型船体结构,既要保证水密性要求,又要实现机体的增压要求,机头部件还要满足功能使用要求,设计和工艺制造难度非常大。制造难度高于传统的运输类飞机。
除了机头制造难度“爆表”,中机身的制造难度也毫不逊色。作为AG600整机综合性、复杂性最强的大部件之一,中机身有起落架、机翼、断接和水箱等难度颇大的设计结构。比如飞机用于储水的8个水箱全部在中机身,这意味着这个部件内部需要有8个水箱门,如此大和多的开放空间,给飞机水密性要求出了不少难题,其制造工艺和难度至少要比常规工序多上一倍。因此,从铆接到防腐蚀材料的选用,每一个环节都要满足水密和防腐蚀要求,还要克服协调要求多、船体结构复杂、下侧空间狭小等许多不利因素,最终部件要达到气密、喷水及灌水水密三项试验均一次性100%合格才能过关。同时,整个船体唯一的断接也在中机身,因为水陆两栖飞机在起飞离水时,有了这种断接,水的粘合力才能够下降,从而保证飞机离开水面升空。
而AG600中后机身、后机身的技术难度也不容小觑。其具有机身段长度大、水动外形要求高、舱门大开口等几个特点,全长17.5米,几乎占到整个机体长度的一半;此外,其水动外形变化大,空间相对狭窄,装配协调关系复杂,对铆接工艺、相关组件协调提出了很高要求。AG600中后机身承制单位在研制过程中,相继攻克了大型机身蒙皮多层化铣,多交点舱门制造、安装和协调,部件密封检测,大部件对接协调等一系列科研、生产难关。
AG600中央翼段大部件由盒段、固定前缘、固定后缘、左右内襟翼组成,展长12米,弦长5.272米,弦最高0.9米。在盒段的左右共设置2个整体油箱,在前、后梁分别设有翼身对接接头和发送机安
装接头。盒段中采用了整体加筋壁板、整体机加梁,整体壁板采用了成型难度较大的薄壁高筋结构,且采用了喷丸成形、喷丸强化工艺。中央翼与机身的连接方式为双插耳对三插耳,按照设计要求,在装配时,既要保证孔和螺栓的高精度配合,又要保证插耳间隙达到设计要求,同时,要兼顾机翼安装角和上反角符合大部件水平测量要求,各方面的关系错综复杂,工艺难度较大。
另外,AG600发动机短舱具有结构复杂、形变剧烈、成型困难等特点,且短舱中多数部位需要钛合金与铝合金双层铆接;发动机支架是AG600主承力部件之一,零件从原材料选用到焊接、热处理,都需要进行工艺创新。
AG600飞机的设计制造,填补了中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空白,为未来同类产品的研发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性能用途
AG600飞机具有速度快,低空巡航速度46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超过4000千米,可达性、机动性好,搜索范围广、搜索效率高,安全性高,装载量大等优点。
AG600飞机是“水陆两栖、一机多型多用途飞机,最大起飞重量53.5吨,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吨。具有执行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多项特种任务能力,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加改装必要的设备,满足执行海洋环境监测、资源探测、客货运输等任务的需要。
这款飞机的最大特点是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可在水源与火场之间多次往返投水灭火,除水面低空搜索外,还可在水面停泊实施救援行动,水上应急救援一次可救护50名遇险人员。
放飞评审
2017年12月1-3日,AG600首飞技术质量评审会和首飞放飞评审会先后在珠海召开。张彦仲、杜善义、李明、唐长红、尹泽勇等5位院士,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杨拴昌、副巡视员石靖敏等领导,航空工业副总经理/AG600项目行政总指挥陈元先以及民机产业部、航空工业通飞相关领导,以及航空业界专家参加了首飞技术质量评审会。李明院士等部分与会嘉宾,航空工业防务综合部、防务工程部,以及试飞中心、直升机、通飞有关领导及首席试飞员、试飞专家等出席首飞放飞评审会。
专家组分试飞技术专业组、飞行专业组、机务专业组、场务专业组等四个专业小组,经讨论质询,专家们一致同意AG600飞机通过首飞放飞评审。[4]
合作单位
中航工业通飞作为责任主体,中航工业特飞所/中航通飞研究院作为总设计师单位,中航通飞华南公司作为飞机主承制单位,统筹行业力量,开展飞机研制。
其中中航工业成飞民机承担机头的制造,中航飞机西安分公司承担中机身和机翼的制造,中航飞机汉中分公司承担后机身和尾翼的制造,中航通飞华北公司承担发动机短舱的制造,中航工业复材中心承担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的制造,中航工业南方承担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其余主要部件和系统也由中航工业所属相关单位研制。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AG600也是民营企业参与民机研制的典范。比如浙江西子航空承接了蛟龙600飞机中机身部件上9个金属舱门研制生产工作,包括8个投水舱门和1个后顶部舱门。[2]
市场前景
2014年11月,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AG600获得两架意向订单,目前AG600已取得了17架意向订单,展现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c919大型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