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_科学小屋

“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

2022-03-17 09:02:18  浏览:446  作者:管理员

1647479114124909.jpg

               成都,被誉为“天府之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这里,走出了一位科学巨匠,他被誉为“中国炼油催化剂之父”,他用一生未变的成都口音,孜孜不倦地讲述着爱国、敬业、创新的人生华彩篇章。            

 他就是闵恩泽,1924年出生于成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50多年来,他活跃在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科学技术第一线,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

 1946年,闵恩泽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1948年3月,刚满23岁的闵恩泽,自费公派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1951年起,手握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的闵恩泽,开始在芝加哥纳尔科化学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当时,博士生在美国的待遇之高,是中国无法达到的。优厚的生活待遇自不用说,更有良好的工作条件。然而,对家乡的怀念,对祖国的热爱,让闵恩泽毅然放弃这一切。在美国工作四年后,他冲破重重阻碍,带着妻子,回到阔别八年的祖国。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我就学什么,我就请教什么,后来我就组织研发什么。这样就走上了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之路。”闵恩泽说。当时,我国炼油所用的催化剂,依靠从前苏联进口。我国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是空白。“那时候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实验室是向当时的北京石油学院借的几间平房”,不理想的研究环境,闵恩泽记忆犹新。然而,凭着一腔热血,并非学催化剂出身的闵恩泽与同事一起,利用有限的资料,边学边干,白手起家,从多方面掌握国外技术发展情况,结合我国实际,制订自己的研究计划,摸索试制国内需要的催化剂。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闵恩泽和他的助手们在大连石油研究所等兄弟单位的配合下,陆续研制成功几种主要石油炼制催化剂,并投入工业生产。上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紧张,苏联逐步减少以至最后停止了对我国的催化剂供应,当时库存的催化剂只能维持一年,直接威胁到我国航空汽油的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在危急时刻,闵恩泽承担起开发任务,与同事一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进行研究设计。功夫不负有心人,承担任务三个月后,试生产成功,我们国家自己研制生产的高质量小球硅铝催化剂问世。由于夙兴夜寐的工作和异常艰苦的工作条件,试生产成功后,闵恩泽却病倒了。肺癌,要动大手术!这样令人惊讶的身体检查结果,让闵恩泽还不到40岁的时候,就失去了两页肺和一根肋骨。只是,病魔的侵袭没能阻止闵恩泽探索前进、为国奉献的脚步。大病初愈的他,就算爬几层楼也会气喘吁吁,但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发了铂重整和磷酸硅藻土叠合催化剂,指导催化剂工厂设计,成功打破催化剂领域国外的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内急需。20世纪80年代,闵恩泽开展了非晶态合金等新催化材料和磁稳定床等新反应工程的导向性基础研究。1995年,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策划指导开发成功化纤单体己内酰胺生产的成套绿色技术和生物柴油制造新技术,使我国部分炼油催化剂技术实现领先,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2007年,一位白发苍苍的闵恩泽院士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证书,接过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