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科普平台科学小屋

生物与环境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程 > 五年级 > 生物与环境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如利用多层结构森林生态系统增大吸收光能的面积、利用植物吸附和富集某些微量重金属以及利用余热繁殖水生生物等。

生态工程起源于生态学的发展与应用,有50年的历史。60年代以来,全球面临的主要危机表现为人口激增、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食物供应不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态与环境危机。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这种资源与能源的危机表现得更加明显与突出。现代农业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与产品供应量,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污染,对土壤、水体、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而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不仅是环境资源问题,还有人口增长,资源不足与遭受破坏的综合作用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进一步孕育、催生了生态工程与技术对解决实际社会与生产中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生态危机的作用。

1962年美国的H. T. Odum首先使用了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提出了生态学应用的新领域:生态工程学。并把它定义为“为了控制生态系统,人类应用来自自然的能源作为辅助能对环境的控制”,管理自然就是生态工程,它是对传统工程的补充,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侧面。80年代后,生态工程在欧洲及美国逐渐发展起来,并出现了多种认识与解释,并相应提出了生态工程技术,即“在环境管理方面,根据对生态学的深入了解。花最小代价的措施,对环境的损害又是最小的一些技术”。

在我国生态工程的概念提出是由已故的生态学家、生态工程建设先驱马世骏先生在1979年首先倡导的。马世骏先生(1984)给生态工程下的定义为:“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在中国面临的生态危机,不单纯是环境污染,而是由于人口激增,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食物供应不足等共同而成的综合效应。因此中国的生态工程不但要保护环境与资源,更迫切的要以有限资源为基础,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以满足人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并力求达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改善与维护生态系统,促进包括废物在内的物质良性循环,最终是要获到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高效益。正因为如此,在我国对生态系统的发展与生态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整体、协调、再生、良性循环”的理论。生态工程的基础形成了除了以生态学原理为支柱以外,还吸收、渗透与综合了其它许多的应用学科。如农、林、渔、养殖、加工、经济管理,环境工程等多种学科原理、技术与经验,生态工程的目标就是在促进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物质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上一篇:赤潮

下一篇:黑海的水是不是黑色的?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评论排行榜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