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琵琶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优质琵琶声音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诗中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如今已不再是诗人的艺术夸张,而是当代琵琶名副其实的演奏效果。 琵琶 组成结构首先琵琶是由琴弦、琴体组成。
二、琵琶的发声原理
我们所听到的优美旋律,是由琵琶的弦与内部奇特的构造所产生的。弦是发声的关键,长短不同的4根弦,经过演奏者的巧手弹拨琵琶所发出的声音婉转悠扬。4根弦的基本音调依次为:D大调的5,2,1,5。 弦的振动模式有横振动、纵振动、 扭转振动、 倍频振动。弦乐器是由弦的振动而发音,并决定音调的。
三、琵琶的振动原理
1、弦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振动模式是横振动。
当弦受到与弦线方向相垂直的力作用时,弦弦就沿着与弦长垂直的方向往复振动,这就是弦的横振动。这是所有的弦乐器都具有的一种最基本的振动,比起别的振动模式来,它的能量最大,它决定弦振动发声的基频以及主要的谐波成分。
2、弦的第二种振动模式,是纵振动。
当弦线受到与弦线的伸长同一方向的力的作用时,就会产生纵振动。如弓弦乐器拉奏时,运弓总不会完完全全的在弦线垂直的方向上,而总是有在弦线伸长放上的分力,于是就有纵振动产生。其实,任何一种出现方式也总是多多少少有纵振动成分的。纵振动的能量不大,但它的谐波成分队决定音色起作用。在弹奏琵琶时演奏者是利用假指甲来弹拨的,但是为了在连奏或轮指弹奏中不听出五个手指音色的差别,必须尽量保持五个手指弹奏方向的一致。
3、弦的第三种振动模式是扭转振动。
当弦线受到对于其中轴线的扭力矩时,就会产生一种扭转运动。例如,琵琶拨弦时,指甲会把弦“咔”住,有扭转振动。它也对音色起作用,当用指肉拨奏时,你一听就知道这是拨弦声。 弦乐器的弦还有一种振动模式是,倍频振动。它是与横振动同时存在的。每当弦线做一次横振动时,振幅要有两次达到最大,每当这时,弦线对其两端的固定点就要拉紧一下,也就是说,在横振动做一次振动时,弦线对其两端的两次拉紧就是倍频振动。它虽然对每一种弦乐器都存在,但是如果系弦点的刚性很强时,就不易显示出来,而如果弦正好系在稍柔软或弹性稍好的共鸣箱上,这部分振动就较为重要了,例如竖琴就是如此。
上一篇:14 弦的发音原理--科学实验
下一篇:弦 乐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