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仿佛被一层白纱笼罩,轻掩着远方的屋子与树,多了些许朦胧的意境。若是在山间,白雾萦绕,神秘且缥缈。踏着雾气,我们仿佛置身仙境。那雾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雾,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液滴,常见于清晨。
实际上,空气中可以容纳的水蒸气是有限的。空气容纳的水蒸气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蒸气。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水蒸气的能力就减少了,此时的空气已经没有办法容纳这些水蒸气了,多余的水蒸气就会凝结出来,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变成小小的液滴,这便是雾。
秋冬季节的夜较长,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昼夜温差比夏季大,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有更多的水蒸气凝结出来。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此外,雾的产生还需要较少的空气流动,一旦起风,雾便会被吹散。
雾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当你坐上飞机,穿行在白云之间时,你会看到窗外一片雾蒙蒙的景象,与我们在地面起雾时观察到的场景十分相似。
上一篇:水的第四种形态--超临界状态
下一篇:雾都--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