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特殊的恒星
1.白矮星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也是一种特殊天体。它们体积小,但质量大、密度高。因为其颜色呈白色、体积又比较小,因此被称为白矮星。
白矮星是晚期恒星,是在红巨星的中心形成的,大部分恒星演化可能都包含白矮星阶段。在演化后期恒星会抛射出大量的物质,经过质量损失后,如果剩下的核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就可能演化成为白矮星。
它的体积可能比地球略大,密度仅次于中子星和夸克星。
2.中子星
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由重力坍塌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的归宿之一,其质量没有达到可以形成黑洞,是介于白矮星和黑洞之间的天体。
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天体(较新的假说认为在中子星和黑洞之间有一种理论上的星体叫做夸克星),每立方厘米的质量为8千万到20亿吨之巨,此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对比起白矮星的每立方厘米几十吨的米都,后者根本不值一提。
同黑洞一样,中子星是20世纪的重大发现,根据计算,当老年恒星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八至二、三十倍时,它就有可能变为一颗中子星,而质量小于八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演变为一颗白矮星。
3.黑洞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存在的一种天体。
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如果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命名为“黑洞”。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证明其存在,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2017年,美国卡耐基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有史以来最遥远的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大约为太阳的8亿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