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科普平台科学小屋

植物的生长变化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程 > 四年级 > 植物的生长变化

雨后春笋

雨后春笋

雨后春笋是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好的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春天,在竹笋出土期间,要是遇到一场透雨,竹林里的笋就会个个奋勇争先地破土而出。所谓“雨后春笋”的成语,就是由此而来。这一成语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合乎科学原理。

笋尖虽然细嫩,但是力气却不小,据说有的笋在出土时,竟能顶起一百来斤重的大石板。因而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有志之士,都应该像春笋那样,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也要顽强、勇敢地“破土而出”!

为什么雨后的春笋长得又多又快呢? 这就得从笋的形成谈起。

笋是竹的幼芽。竹在土壤里有许多横向生长的地下茎,这种地下茎就是竹鞭。竹鞭有一个小小节,中间空,节上长有须根和芽。秋冬时节,芽在土壤里生长,挖出来后,就是鲜嫩可口的冬笋。冬笋长得比较慢。

春天,天气渐渐暖和,竹鞭上的笋开始吸收充足的养料,但因土壤比较干燥,水分不够,仍钻不出土来。等到春雨滋润了土壤,水分充足,大量被埋没在土壤中的春笋便迅速地从竹林里破土,冒尖,往上钻,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新绿景象。笋的生长速度极快,如毛竹笋,最快时昼夜能长高一米,从出笋到长成二十米高的大竹,只需两个月的时间。

有趣的是,由于竹笋的身体娇嫩,因此身上穿着一件又一件衣服(笋壳),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随着竹笋的生长,历经日晒风吹,主干锻炼得逐渐硬朗,慢慢地脱下一件件衣服。这时,竹笋长成竹子,抽出细枝和狭长的绿叶。竹子的寿命长达几十年。 竹笋是理想的佐菜。陆游的“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就是形容竹笋的味道鲜美可口。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竹笋,味甘,微寒,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之食。”据记载,在浙江一带流传的民间食疗验方中,用鲜笋煮粥吃,可治疗泻、痢、脱肛等疾患;用虫蛀竹笋加陈葫芦,或再加冬瓜皮煎汤饮服,对于浮肿(包括肾炎、心脏病人及晚期血吸虫病引起的腹腔积液症)也有一定疗效。另外,笋壳(新竹箨)也可作为外科药物的配方原料。

上一篇:根深叶茂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评论排行榜

热门标签